- A+
——北方老拜年手记
在人来人往的现代社会,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,过年似乎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。除了家人团聚带来的温暖和幸福,新年来临时真的没有一点喜悦的感觉。所有的庆祝活动似乎都刻意生硬,与这个传统节日格格不入。 只是在我模糊的记忆里,突然闻到了过年的味道,满满的土味和人情。小时候过年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,让人回味无穷,流连忘返。
小时候,腊月一到,空气中就开始弥漫着过年的味道。带着孩子们满满的期待,随着春节的临近,大人们的脚步也变得急促起来。
真正闻到年夜饭的味道,就开始喝热腾腾的腊八粥。 腊八过后,上班上学的人回家过年,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外界的消息,还有浓浓的亲情和温暖。 在稍大一点的村子里,每天都有男女结婚。每天都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放鞭炮,吓得路人躲起来闪。男人们开始准备练社火,打龙灯,打锣鼓;新年杀猪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。一圈人围着一口大锅,锅里有被放血的猪。他们被开水烫过,然后用石头把皮上的毛去掉,再把肉一块一块割下来。 杀猪的场景不仅血腥,还充满了笑声和对来年的期待。小孩子经常向大人讨猪尿泡,当气球带走。只要你愿意帮忙,杀猪饭可以吃到年三十。
腊月二十三,也就是农历年后,家家户户必做的功课就是给一家之主——灶爷献上丰盛的食物,把贴在灶台前的灶爷塑像烧成灰烬,放在一碗水里,然后洒在屋顶上,嘴里说着什么,准备送灶爷上天说些好话,这叫“祭灶” 除夕过后,家家户户都要把家具搬到室外,开始清理一年来室内堆积的灰尘,这就是所谓的“除尘”。 从屋顶到墙壁,地面,桌椅,锅碗瓢盆,直到每个角落都被彻底清理干净。因为房子多是土木结构,常年烧木头柴火,灰尘很多,有时候还得用混了一些水的土刷墙。 之后,全家人会从灰烬中爬出来。然后,全家人会在澡堂里洗个澡,把自己收拾干净,准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。
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在更加忙碌和兴奋中度过的。 一般家家户户都开始买米买面,压细面,做豆腐,买肉买菜,挂粉条,准备过年需要的所有食物,村里的负责人也开始计划如何营造浓郁的村味。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,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、包子,准备过年亲戚送的礼包子。 记忆包子有三种: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“大包子”,形状像蜗牛壳,一种是给不怎么走动的远房亲戚带的“小包子”,形状像菱角,一种是家里吃的包子,形状像老虎、鸟、鱼等吉祥动物。用红色颜料在包子的顶面制作红点,象征吉祥。 蒸包子的时候,不管哪个家庭,第一个包子都要献给神和祖先,甚至分发给邻居品尝,以示我家开始蒸包子。 这些包子、馒头要在正月十五以后吃,所以有“正月十五前不擀面”的习俗。
大年三十吃晚饭前,每家每户都要把屋子、院子、屋前屋后打扫干净,整理好,然后去祖先的坟前烧香祈福,邀请他们回家一起过年。然后,他们开始贴对联和门旗,门神,窗花等。,并在大门、正房、卧室、厨房、畜圈贴上相应的对联、门旗。 一切准备就绪,我们就开始点蜡烛,焚香,放鞭炮,祭祀祖先。 之后,全家人聚在一桌吃“团圆饭”,俗称“团年饭”。 到了晚上,各家灯火通明,炉火熊熊,老老少少彻夜不眠,于是围着火炉“熬”,俗称“坐年根” 同时,大人和小孩都要穿上新衣服,包括饺子,为新年做准备。 到了午夜,成千上万的鞭炮被燃放,意为“接收星星”和“欢迎财神”,其中一些人甚至摆上香案鞠躬。 据说财神会先来到鞭炮齐鸣的房子。 然后,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,长辈也给孩子提前准备好的“压岁钱”。
大年初一,被一阵鞭炮声惊醒后,大家赶紧换上新衣新鞋,生怕起晚了,错过新年第一天。 早餐一般是我妈做的旗花面。是一种面少汤多的面,俗称“满嘴香”。汤里放了很多炒菜籽油,再撒一些鸡蛋花,葱花,胡萝卜。味道很好。一个孩子一次能吃七八碗。 第一天的午饭一般是米饭和炒菜,但是因为长期吃面食,家乡人对煮米饭和炒菜特别生疏,经常忙得一头雾水。所以,男人和孩子吃完早饭出门后,大部分家庭主妇又要花很多精力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。
第一天的早晨似乎比平时来得早。一群穿着新衣服和新鞋的孩子在村子里跑来跑去,数着他们家昨晚放的鞭炮的数量,看看哪里还剩下一些没烧着的大炮。然后,以新年祝福的名义,他们挨家挨户地寻找糖果。衣服口袋实在装不下的时候,就跟着大人的脚步去看热闹。 此时,大人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庆祝活动,开始舞龙舞狮玩起了社火。 一条长龙和两只狮子开始沿着街道走。当他们到达门口时,他们停了一会儿。主人放完鞭炮发了红包就走了,然后去了隔壁。 整个上午,你都能听到鞭炮声、锣鼓声和孩子们开心的笑声。
正月十五之前,大部分北方农村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。大约从第三天开始,大规模的探亲活动开始了。第三天,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娘家。父母用最好的餐桌招待他们,给他们的孙子孙女红包。过了第四天,姨家和姨家开始互相走动,后面跟着一些稍微远一点的亲戚,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三。 当时由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限制,一般来说,一天只能拜访一个家庭成员,通常是在早餐后,然后在午餐后返回亲戚家。
亲戚家的午饭一般分三小餐。首先是必不可少的旗花面,其次是凉拌菜,最后是丰盛的热菜。热菜以荤菜为主;在亲戚家,男人们通常坐在滚烫的炕上,互相谈论过去一年发生在身边的事情,规划来年的生计,而女人们则聚集在厨房,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,聊一些李家分手的小事。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去舅舅家走亲戚,因为到了舅舅家,不仅能拿到红包,还能拿回舅舅早就给外甥准备好的小红灯笼。有各种各样的。这个灯笼里装满了蜡烛,像一个小橘子一样被点燃。孩子们拿着这个灯笼,晚上在街上互相欣赏,看谁的灯笼更亮,谁的灯笼更好看。
正月十五过后,新年正式落下帷幕。 于是,村里的人开始下地干活,出去干活的又要去外地。孩子们也背起书包,回到学校,期待着下一个春节。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赏